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保健版 > 家庭健康 > 四季保健 > 冬季 > 进补
编号:12457868
对症选药补四虚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4月1日 医药经济报
     气虚、血虚、阴虚、阳虚并称“四虚”,由此可导致机体不适或疾病。虚当补之,对症选药调理,是较为常见的解决办法。

    气虚证

    气虚证主要是指脏腑功能衰退,抗病能力下降,全身或局部呈现体虚的症状,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疲力乏、少气懒言、心悸自汗、纳谷不香、面色无华,妇女通常有白带过多。

    伴上述气虚症状者,可选用下列中药调理:黄芪、人参、党参、炒白术、菌灵芝、淮山药、芡实、莲子、大枣等。中成药可选:玉屏风散、补中益气丸、四君子合剂、参苓白术散、人参蛤蚧散、六君子丸、五加参冲剂、参麦饮、参芪膏等。

    血虚证

    血虚证主要是指体内血液不足,导致五脏六腑、四肢百骸、皮脉筋骨等失于濡养,临床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、口唇/指甲色淡无华、头晕眼花、心悸怔忡、失眠健忘、月经量少等。

    伴有上述血虚症状者,可选用下列中药调理:熟地、当归、白芍、丹参、阿胶、鸡血藤、龙眼肉、制首乌等。中成药可选:归脾丸、四物合剂、复方阿胶浆、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、八参颗粒、鸡血藤膏、乌鸡白凤丸等。

    阴虚证

    阴虚证是指机体津液或精血不足而呈现阴不制阳的病证,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、夜间盗汗、虚烦失眠、手足心热、口鼻干燥、干咳少痰,或痰中带血,大便干燥等。

    伴上述阴虚症状者,可选用下列中药调理:沙参、麦冬、天冬、玄参、玉竹、黄精、百合、何首乌、女贞子、五味子、龟板、鳖甲等。中成药可选:六味地黄丸、枝百地黄丸、杞菊地黄丸、天王补心丹、二至丸、石斛夜光丸、首乌片、桑麻丸等。

    阳虚证

    阳虚证是指阳气不足,脏腑功能衰退,从而表现出寒象的症状,临床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、面色不华、自汗、手足冰凉、口淡不渴、性功能减退、大便稀溏等。

    伴上述阳虚症状者,可选用下列中药调理:鹿茸、肉苁蓉、灵仙皮、仙茅、海马、冬虫夏草、阳起石、枣皮、金樱子、狗脊、补骨脂、制附子、蛤蚧、肉桂等。中成药可选:金匮肾气丸、右归丸、金锁固精丸、参茸丸、四神丸、金鹿丸、附子理中丸等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(文 博恩(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))